近日,由安徽省合肥市红十字会牵头负责的市政府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“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工程”完成,在公共场所安装的133台AED(自动体外除颤仪)全部投入使用。
今年初,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,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刘波建议,在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配备AED,并将项目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中加以落实。该建议提出后,得到市委、市政府高度关注,明确要求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制定相关工作方案。市红十字会立刻着手进行调研,综合部部长孙伟在一周内将医疗卫生、院前急救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通读、吃透,顺利完成项目方案并报送市政府。
2月底,2019年合肥市政府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布,其中一项为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工程,即在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AED等医疗急救设备,并对设置点相关人员进行救护员培训。项目由市红十字会牵头,市财政局、卫生健康委、发改委、教育局等多部门配合,市政府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。
9月14日,第20个“世界急救日”当天,合肥市首台AED在地铁一号线合肥南站站厅内投入使用。
截至12月中旬,133台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并通过验收,覆盖合肥市地铁1、2、3号线,4A、5A级景区,机场车站、体育场馆、市属学校、城市红十字博爱家园等地。
为更好地发挥设备作用,合肥市红十字会集中一个半月的时间举办8场专题培训,按照每台设备配备3名急救员的标准,于10月底完成了所有设置点救护员培训工作。12月初,市红十字会组成验收小组,由综合部部长孙伟带队进行所有设备的验收工作。工作人员在一周内走遍70余家单位、133个设置点,认真检查每台设备。
目前,合肥市民在微信内搜索“久心急救”小程序,即可查看AED分布图,并选择距离最近的急救设备。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等事件时,目击者可在“黄金四分钟”内,利用AED在第一时间进行快速抢救。同时,工作人员会在系统后台对设备进行监控,一旦仪器显示异常,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。
“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2020年为民办实事工程,如果进展顺利,明年计划再投入230余台AED,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。”刘波表示,合肥市红十字会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,加大救护员的培训力度,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急救知识,提高自救互救技能,充分发挥AED作用,为推进健康合肥建设贡献力量。
上一篇:没有内容了!
下一篇:没有内容了!
近日,安徽省红十字会召开半年工作推进会,总结回顾今年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,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。会机关、备灾救灾中心、基金会全体在职人员参加会议。[详细]